大球泥是一种稀缺珍贵的制瓷原料,在特别的历史事件偶然发现,也在特定的发展时期神秘消失,加上特有的传奇故事,无疑引起了世人的高度关注。从今日起,让我们从大球泥如何被发现说起,开启一个关于大球泥的系列报道。
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,全国基础工业百废待兴,各个企业广纳贤才。有一位姓段的工程师,湖南新化人,毕业于湖南醴陵第一窑业学校,为了相应祖国的号召,他离别了新婚妻子和父母,来到安江纺织厂从事机械修理工作,所以每次回家都要走近路过雪峰山的青界岭。
有一次休假回家,他发现一位当地农民担着两筐像酒曲(白色圆形状酿酒用)一样的东西从荒山坡上缓缓走来。在乘凉之机,段工问他从哪里找到这种东西、用来做什么用?老农娓娓道来:1945年,抗日战争后期,日本侵略者为了挽回败局,妄图攻战雪峰山,袭扰我芷江军用机场。为了阻击日军,国民党部队在这一带修筑了大量工事和战壕,这白色圆形小球状的东西也就被大量挖掘露出了地面……
当地人看到这么雪白细腻、一敲就粉的小球球,也是好奇,就挖了运回家,尝试着做各种用途。在灾荒年代、田地粮食欠收时,就将这种白色球状淘洗好捣成泥浆,与山上挖来野菜搅拌后煮熟用来充饥填饱肚子,这种细腻柔软的东西很好下肚,只是吃多了难以消化,当地人称它为岩粑,也叫观音土(其实不是观音土)。听到此时,段工马上请那位农民带他到山顶现场观察,发现大量的白色球状粘土散落在杂草丛中。他欣喜若狂,像发现金矿一样,俯卧在地上,仔细抚摸着一枚枚小白球,敲碎了捏成粉,用鼻子闻、用舌头舔,笑得合不拢嘴。凭着他所掌握的专业知识,确认这是纺织浆纱和陶瓷配方最好的原料。他如获珍宝一样,就地取了一些样品背回了安江纺织厂,开始潜心研究,从此揭开了大球泥的神秘面纱。
未完待续